首屆“能源?智慧?未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學校舉行
參加頒獎典禮的嘉賓和表演者合影 王大勇攝影
【本站訊】11月25日,首屆“能源·智慧·未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我校舉行。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91所高校的220項參賽項目入圍全國總決賽。經過激烈角逐,清華大學的“基于固體氧化物電池的儲電二氧化碳轉化及制合成氣方法”,西安交通大學的“一種新型高效節能的三葉花隔板管殼式換熱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基于改進的自發成核模型的甲烷氣體超聲速凝結特性研究”,常州大學的“節盡所能鹽無不凈:國內領先的高含鹽有機廢水處理專家”4件作品獲特等獎。
大賽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石油教育學會、共青團山東省委指導主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承辦,是目前全國能源領域創新創業最高級別的競賽。大賽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要求,以“創新、綠色、智慧、未來”為主題,以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意、創造、創業的意識和能力為目標,以深化大學生創業實踐為導向,著力打造專業性強、權威性高、影響面廣、帶動力大的全國能源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大賽對傳統能源提質增效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新思想、新技術進行有益探索,增強各能源類高校、專業的互動交流,推動高校創新創業資源整合與成果轉化,提高能源類人才培養質量。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吸引了全國269所高校、2325支團隊、8135名參賽選手、1978件參賽作品報名參加。
大賽劃分創新類與創業類作品通道,在現場,軍用太陽能節能環??照{、節能型城市概念車、太陽能浮島水體凈化裝置、新能源預測系統、無電力智慧洗車裝置、海上秋千式防波發電裝置……一件件創新作品創意十足,這些作品注重學科交叉和跨行業創新,體現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輪工業革命重點領域的前沿趨勢和最新成果,很多作品是對傳統能源提質增效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新思想、新技術的有益探索。
智能決策系統,節能管理系統,精確診斷系統,新工藝、新材料、新裝置、新思想……答辯現場,匯聚眾多理念先進、前景廣闊的創業類作品各自登臺一展風采,無論是傳統能源的清潔革新還是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都是用青年智慧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生動實踐。
11月25日17:00,大賽舉行頒獎典禮暨閉幕式,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長張大良,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大學處處長柏貞堯,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京博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局副主席史慶苓,中國能源網總裁、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馮麗雯,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郝芳,學校黨委副書記王勇、副校長張玲玲,青島西海岸新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區委教育工委書記逯鷹以及參賽高校帶隊領導、指導老師,參賽選手等出席頒獎典禮暨閉幕式。典禮先后揭曉大賽二等獎、一等獎和特等獎獲獎名單,出席典禮的嘉賓分別為獲獎代表進行頒獎。期間,典禮播放了大賽宣傳片《無所不能》,學校志愿者先后表演《激情燃燒》《藍色暢想》《未來之約》等精彩節目。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郝芳表示,“大賽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同時為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青年學子搭建一個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互相激勵的平臺。參賽學子探索化石能源的形成與分布,傳統能源轉型升級,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的一系列重要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設想和方案,用知識和智慧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社會和能源發展的美好愿景。同時大賽讓青年學者意識到能源的重要,能源與智能結合的重要,以及能源智能和青年學者在人類社會未來發揮的重要作用?!?/span>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指導專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陽對大賽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大賽既有利于參賽學生夯實專業基礎、豐富知識儲備、提升創新能力,又對國家未來能源發展、能源行業變革創新起到了重要的探索作用。面對能源行業的大調整和大變革,我們應該提高準確判斷的能力,培養積極選擇的心態,增強堅持不懈的定力和毅力,堅定目標、持之以恒,最終走向成功?!?/span>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長張大良表示:“本屆大賽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具體行動,大賽著力推動創新思維培養、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希望全體參賽人員不忘創新創業初心、牢記服務社會使命,在創新思維訓練上下功夫,在創新創業實踐上下功夫,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上下功夫,在實現更高就業質量上下功夫,切實發揮大賽的重要載體和帶動引領作用?!?/span>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坦表示:“本次大賽是在山東省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化重大工程,創建山東新舊動能轉化綜合實驗區的背景之下舉辦的,對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專業對接產業項目、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推動青年學子積極投身國家和省重大戰略實施,在創新創業中成就夢想具有重要意義?!?/span>
青島西海岸新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區委教育工委書記逯鷹表示:“青年創新創業將釋放無窮的思想力量、實踐力量、創新力量和服務力量。創新創業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最大特色,誠摯的邀請國內優秀人才來新區進行創新創業和交流合作。我們將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打通產業鏈,營造生產線,在新時代奏響創新創業的最強音!”
京博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局副主席史慶苓表示:“京博控股集團致力于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特別是贊助本次大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我國青年創業激情和創新活力,更加堅定了我們支持他們的信念和行動?!?/span>
大賽評審委員會主任、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戴彩麗教授認為,此次大賽設計的鏈條比較長、作品涉及面比較廣,“創新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大賽給青年學子營造一個更好的能靜下心去做的一個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創新的苗子培育好?!?/span>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博士研究生楊杰的作品是關于埋地管道泄漏油品治理污染和修復土壤、地下水的,“系統將治理污染和修復為一個整體來研究,這是之前研究里所沒有的,高效、節能、環保?!睘榱诉@次比賽,他和團隊經常討論研究到凌晨兩三點,但是楊杰說參加比賽就是設定一個目標努力實現的過程,大賽極大促進了團隊的創新實踐能力。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34位權威學者及6位“創青春”、“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家評委組成的專家評審團陣容強大。經過初評、復評、現場答辯等激烈的角逐,清華大學的“基于固體氧化物電池的儲電二氧化碳轉化及制合成氣方法”,西安交通大學的“一種新型高效節能的三葉花隔板管殼式換熱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基于改進的自發成核模型的甲烷氣體超聲速凝結特性研究”,常州大學的“節盡所能鹽無不凈:國內領先的高含鹽有機廢水處理專家”四件作品獲得特等獎,分別獎勵3萬元。上海交通大學的“基于無人機的海洋溢油監測平臺”,山東農業大學的“日光溫室保溫及相變蓄熱研究”,南開大學的“基于AI和大數據的智慧能源系統(以太陽能為例)”,北京大學的“基于LBM與PCM的多孔介質滲透率分布的隨機模擬”,重慶大學的“可自供電的低功耗水表智能抄取系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基于超分子作用的表活劑-苯三甲酸體系增粘機理研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大豆基生物柴油摩擦磨損行為研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青島啟星無損檢測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學的“云析智造——現代工業仿真分析的云計算平臺”,廈門大學的”虹窗基于柔性導電膜的電致變色玻璃”10件作品獲一等獎,分別獎勵1萬元,另有60件作品獲得二等獎,分別獎勵5千元。此外還評選出三等獎、優秀指導教師、優秀組織單位等獎項。
“能源?智慧?未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對增強創新創業教育氛圍,鼓勵青年學生融入新工科建設與雙一流建設,用能源的轉型升級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屆大賽是全國能源領域創新創業最高級別賽事,是對傳統能源提質增效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新思想、新技術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更好地發掘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增強各能源類高校、專業的互動交流,促進就業與創業相結合,共同營造具有時代和行業特色的良好育人環境?!澳茉?智慧?未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雖為首屆,但是經過認真的籌備,已成為目前國內參賽規模最大、參賽作品最多、影響范圍最廣的能源類創新創業賽事之一。